English

黄河源头的沉思

1998-10-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刘鹏、杜弋鹏 我有话说
西北五省(区)保护生态行(二十)

黄河源头的沉思

本报记者刘鹏、杜弋鹏

编者按

本报“西北五省(区)保护生态环境行”采访组,6月17日从北京出发,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北部)进行采访后,日前已圆满结束。采访组全体同志深入基层,历尽艰辛写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报道,至8月3日,已发了19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8月以后,由于集中于抗洪救灾报道,《西北五省(区)保护生态行》一组通讯暂时中断。今天起,我们将把这组报道继续奉献给读者。

青藏高原被人们称为“中华水塔”。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干旱化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江河源头降水减少、湖泊消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黄河断流……

黄河源头也断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亲眼去看一看清流奔涌,一泻千里,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快事。吟诵着李白的著名诗句,7月17日,我们踏上了到黄河源头的路程。

汽车西出西宁,过日月山,经倒淌河,折向西南。一路上,草原连着草原,大山接着大山:河卡山—鄂拉山—姜路岭—长石头山,每一座大山的山口,海拔都在4200米以上。

7月18日中午,我们到达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城,见到了源头地区的黄河。然而,只见清清的河水舒缓地流着,水量很小。1990年、1996年,刘鹏曾两次到过玛多,见到的黄河的水量都要比现在大,湖畔草原植被茂盛。在县委书记张金维简陋的宿舍里,他告诉记者,黄河不仅在中下游断流,就是在位处源头地区的玛多,今年黄河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断流!从“天上”流下来的黄河源头,主要靠降水补给,因为源头地区长期连续干旱缺雨,无水可补,眼看要成无水之源,“黄河之水无处来”!

“黄河源头第一县”搬向何处

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正源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境的卡日曲。涓涓细流在汇合了约古宗列曲后,流入玛多县境内黄河上游第一大湖札陵湖,之后,又流入它的姊妹湖鄂陵湖。黄河在这里始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玛曲”,意思就是“黄河”。“玛多”藏语是黄河上游的意思。

7月18日下午,我们从西北方向出玛多县城,继续溯流而上。汽车在简易公路上呻吟,由于海拔高,汽车功率大减。黄河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草场。虽然今年雨水较往年多,但牧草长得并不好。不时可以看到大片的草场已经沙化,数不清的草原鼠肆无忌惮地在草原上出没,粗略数了一下,大约10平方米草场,就有十二三个鼠洞。

夜宿鄂陵湖边,我们看到,湖水下降的岸线特别清晰。在帐篷里,整理采访张金维书记的记录,他的那句话又回响在耳边: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已经影响到这个县干部群众能否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面积为25253平方公里的玛多县境内湖泊众多,原来共有大小湖泊4077个,总面积达1673.8平方公里。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长期干旱、鼠害等原因,这里的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一千多个(条)湖泊、河流干涸,其它湖泊水位下降2到3米,冰川融小,土壤土层中含水量减少,大片土地成为寸草不生的黑土滩和沙地。全县草场退化面积达2414万亩,占全县天然草场面积的70%。这对一个没有农业而且高寒得连一棵树都没有的纯牧业县带来的生态灾难是灭顶的!

八十年代初,玛多县曾是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县之一,现在由于草场退化,牛羊无草可吃,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牲畜商品率低(仅为17.4%),牧民收入减少,县财政极为困难。如生态环境在近几年内不能改善,该县1万多人,有可能沦为生态难民。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青藏高原是正在不断生长的年轻高原,其生态系统是幼苗型的,如果破坏了,将很难恢复。而黄河源头的草场大多为沼泽草场,现在湖泊干涸了,牧草失去了生长的基础,沙化和荒漠化就随之而来。

治理黄河源头生态环境路漫漫

7月19日,忍受了一夜难熬的高原反应,我们继续向源头方向行进。车行5个多小时,绕过水天一色的鄂陵湖,到达了姊妹湖中间的尕泽。牧民们都已经进入深山的夏季草场,只有尕泽寺的僧人在做功课。一位叫旦正的僧人主动给我们带路,登上了立有胡耀邦同志、十世班禅大师用汉藏文题写的“黄河源头”的牛头碑山。站在海拔4400多米的山顶,札陵湖近在咫尺。用12倍的望远镜望去,两湖浩渺无际,四面草场中砂砾参半,众多的泻湖、小湖已经干涸和正在干涸。下山后,旦正继续领着我们向前,在一大片黑土滩和沙化地前,他告诉我们,这里本是札陵湖乡4队的冬季草场,现在已经没有草了,这个队的牧民生计无着。

从黄河源头回到西宁,在省环保局,我们见到了黄河源头的彩色遥感照片。据专家对黄河源头地区3.8万平方公里面积卫星遥感照片的判读,80—90年代年草原平均退化速率比70—80年代增加了一倍多,荒漠化年平均增加速率则由70—80年代的3.9%剧增至80—90年代的20%,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

水文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黄河源头来水减少,近年来减少22.7%,而黄河在青海的年平均出境径流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2%,出境水量的减少,是黄河从70年代初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今年,黄河断流近120天,专家推算,到2020年,黄河下游将完全断流,黄河将成为一条内陆河。

保护和治理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江河源头的青海省做出了积极努力,从1992年开始,青海省就开始在黄河上游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黄河流量。但从整个黄河流域来说,光靠源头地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青海省财政相当困难,难以拿出大笔资金。治理源头,受益的主要是中下游地区,如果国家不以立法手段,设立江河源头地区环境保护税,征集资金治理源头地区的环境,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还会继续恶化,将会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